3月15日下午,由中國農產品電商聯盟、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沁坤農產品商城聯合主辦的“2018年中國農產品電商高層研討會暨《2018年中國農產品電商發展報告》發布會”在北京工商大學召開。
當天會議上,來自國務院扶貧辦、商務部等部門領導,食品農產品電子商務與冷鏈物流領域知名專家、國內電子商務企業代表,以及主流媒體代表共同探討了當前農產品電商的熱點問題與未來趨勢。
北京工商大學教授洪濤主持會議并做2018年中國農產品電商發展報告,洪濤教師指出,中國農業正處于轉型“關鍵期”,既要種的好、養得好、加工好,還要賣得好、賣出好價錢,這樣形成良性循環,促進種、養、加工的提升。2017年,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體系已形成包括網上農產品期貨交易、網上農產品衍生品交易、大宗農產品電子交易、農產品網絡零售交易、實體企業O2O交易、農產品網上交易會等,形成了農產品電商的“金字塔”結構體系。
洪濤教授在報告中表示,2017年我國農產品期貨、期權網上交易7.89億手,交易額達到40.88萬億元。各類農產品大宗電子交易市場達1969家,大宗農產品商品電子交收額預計超過10萬億元。數據顯示,農村網絡零售額也成為農產品電商重要一環,去年我國農村網絡零售額已超過1.2萬億元,其中農產品網絡零售交易額占20%。預計達2500億元。2017年,我國生鮮農產品電商迅速發展,交易規模達1391.3億元,平均年增長達50%。預計2018年將超過1500億元。
2017年是國家品牌戰略的第一年,也是農業部品牌促進年,農產品品牌促銷引起高度重視,一些企業針對消費者的需求,采取更便捷、更貼心、更個性、更迅速、更放心,如即食火鍋、小包裝牛腩等,很受市場青睞。
“我國農產品市場和電商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這一階段將以轉型升級為主要內容,”洪濤稱,“一是政府出臺促進發展與加強監管的‘雙重政策’,二是生鮮電商進一步活躍成為新亮點,三是農產品市場與電商生態圈、生態鏈進一步發展,四是農產品電商從單一的賣實物轉向實物、服務、體驗皆重,五是農商互聯模式更加多樣。此外,農產業電商扶貧也進入‘熱點’發展期,農產品電商標準得到重視與推廣。”
沁坤股份董事長鐘曉瑜就農產品電商發展及湖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推廣情況做有關發言。京東集團、樂村淘、拼多多、便利蜂等國內知名電商企業代表也紛紛建言獻策,共話中國農產品電商發展之路。